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面临的困难 》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如今,随着普通话在全国以及全世界的普及,很多家长更加注重孩子在普通话学习方面的教育,因为一个人在成年后能否流利地说出一口标准普通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学前儿童时期的普通话的学习。尽管全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但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面临诸多难题的现象的仍时有发生。现结合左州镇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的实际情况,浅谈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面临诸多难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原因分析
成长环境的影响。学前儿童是个人语言学习以及发音行成的关键期,这对孩子日后的语言说读能力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在基层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也是他们自身的一种文化产品和文化符号,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普遍行成了自觉以本家方言进行交流的意识,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的方言在发音这一块与标准普通话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使得孩子从小便养成了方言的发音口腔,在学习普通话时便会产生较大困难,不仅容易使孩子在日后学习普通话学习时陷入“有口难开”的窘境,更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爱好。
教育资源的不足。俗话说,后天不足,教育来补。学前儿童在语言学习这一块基本还是需要学校的教育来进行更深刻的发展和学习的。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诸多语言教师本身便是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再加上是基层,更是让其他优质的语言教师望而却步,从而使得基层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国家出资将学校的硬件措施完善的齐全,但却没能充分引进适合的语言教师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改善和提升普通话的发音,从而让不少孩子就算学业顺利毕业,其普通话发音却仍然带有严重的“口音”而发音不标准。
缺少必要的学习兴趣引导。不管是父母,还是在校老师,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汉语普通话教学时,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特点,一昧采取生搬硬套的引导和教学方式,不仅容易让孩子学习效果不理想,更严重者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120名学龄儿童进行采访时,有超过60名的儿童表示对普通话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12名儿童对普通话学习没有“概念”,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习兴趣培养的严重缺失。
二、对策、建议
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建议上级教育部门在做年计划时,将普通话教育宣传工作作为年末重点测评的项目,将责任压实给乡镇的帮扶联系人、村支书、主任、第一书记及驻村队员等人。尤其是将有学龄前儿童的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积极入户进行普通话学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父母有意提升孩子普通话学习的意识,更为孩子从小便营造出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成长环境。
在教学上注重对普通话发音的考核。建议一是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多多注重在向少数民族地区引进教师时对其语言发音及语言教育的考察,从而为孩子语言的学习及改善提供有效的保证。建议二是希望上级教育部门能够将普通话发音作为日常考核的一门课程,并积极将情景式教学融入到日常的语言教育中,从而增加孩子普通话展示及表现的平台。
注重兴趣爱好的引导。建议上级部门在针对学前儿童语言教学的课程安排表中,增加适量的专题语言游戏,特意有针对性地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儿童普通话学习的兴趣的引导,从发激发孩子自我学习普通话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