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北京春节特色习俗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教师板书:春节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春节”这个词语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春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让我们带着喜庆大声地读出这个词语。
4、师: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不相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春节》去看一看吧!(板书:北京)
二、整体感知
1、师: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的北京的春节前后一共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每个时间相对应的习俗。
2、出示连线题,把时间及相应的习俗相连
3、师: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各种文化习俗,在这些习俗当中,有哪些和我们过春节的习俗不同?请同学们找出来。
三、 ……此处隐藏14775个字……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3.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方法单一,效果自然不理想。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学生能力不足,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比如教“除夕”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这段,
然后说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刚开始时,学生还能说说看到的画面,但是当让他们体会“家家”“人人”等时,多数学生就没有感觉了,课堂出现了冷场。于是,我只能通过再次引导让学生去体会,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听懂我的暗示。而忽略了自己是成年人,是多次解读过教材的,我自然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可是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他们才读了几遍课文,即使是读了多遍,又能指望他们读得有多深呢?面对我的暗示,他们自然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更何况教学目标怎能以暗示来达成呢?
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还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推荐更多文章: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doc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五下《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
何捷《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