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名著阅读思辨现状的对比分析
摘要:大部分学生并不厌烦语文教材中新课标推荐的名著篇目,但是学生阅读时大都仍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关注和浏览上,很少从鉴赏或专题的角度对名著进行精读。这时介入对他们批判性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是最佳时期。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精读 批判性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的语文教育侧重的更多是文章教学,而很少读整本书。所以很多人戏称今天的学生不读书。事实上,学生们是阅读的,学习教材上的课文,阅读现代文、文言文的文章和片段等,所以很难说今天的学生不阅读,但确实读“书”不够。
事实上,语文教育多年来重“篇”不重“书”是教学上的“教材中心”、考试命题上对经典关注不够、缺乏大量阅读等原因造成的。其实,语文教育关注“整本书阅读”,既必要又显得可笑,因为这理应是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只是因为过去不重视抛弃了。
对于学生来说,只读文章而很少读整本书,会缺乏更多的阅读能力,会缩小他们的思维格局。很多学生没有读书的习惯,而只有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文章阅读,以及浏览新闻娱乐和生活信息的碎片性阅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只读《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文章,而不读全本《红楼梦》是可想而知的遗憾。
学生日常的整本书阅读范围应该非常广泛,只要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该都可能在考试命题的范围,重要的不是让学生为考试进行押宝式的阅读,重要的不是选这些书上那个片段去考学生,而是通过大量书籍 ……此处隐藏2870个字……交流老师提的问题。
14. 可以让阅读写作水平相近的学生自发组成阅读兴趣小组,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水平提出不同的阅读写作要求,不要“一刀切”。老师不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
15. 平时也要多指导学生写写思辨性的文章,也可以读非名著,学校的阅览室最好能向学生开发,学校要多开展名著阅读成果交流活动。
16. 让班内优秀的学生多介绍一下阅读写作经验,多展示阅读写作成果,以便让其他学生去学习借鉴。
17.对读得好、写得好的学生给与奖励,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18. 多给学生提供思考、提问、交流机会和时间,要多鼓励,少批评,尽量让学生质疑提问。
19. 在平时学习活动中就要注重对学生思辨性读写的引导,不要模式化统一要求,多给读的时间,少让写,多看一些思辨性文章。
20. 对于思辨性阅读不好的学生,可以多让学优生一对一帮助辅导,不要总惩罚他们。
21. 老师要对每一部名著先进行阅读指导,特别是对名著中的精彩片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再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建议。
22. 老师的阅读活动课希望更轻松、幽默、活泼些,不要太死板、无趣,总是用检查破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23. 老师利用阅读课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情况,讨论问题,课外时间尽量让学生去阅读。
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自由阅读”是学生生命体验升华、提高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平台,创造利于阅读的环境,为学生的文化启迪铺陈有生成性的底子,奠定一生的阅读基础。
参考书目:
1、《新课程标准》
2、《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