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在正定》一书通过对习近平担任正定县副书记和书记时(1982-1985)的同事、上级、下属、伙伴等人的采访,整理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工作的宝贵经验。本书对于全体党员,尤其是基层工作者,开展具体工作实践具有高度指导作用。通过学习,笔者分别从联系深入群众、开放革新思想、团结协调人事、保持纯洁党性等若干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对习近平同志的基层工作经验在高校教学中起到的指导作用加以探讨。
关键词:习近平 基层工作 群众 党性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工作的三年多时间内,兴利除弊,政绩斐然,不仅在当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为正定县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甚至直至现今,很多习近平当年的政策依然惠泽当地百姓。而取得这种政绩的背后,不仅有习近平同志宵衣旰食的付出,也与他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与时俱进的开阔视野息息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人勇为天下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刻放在心中的精神支撑着千千万万个如习近平同志一样的共产党员,面对困难依然勇往直前。
一、深入群众、熟悉群众——树立职业目标
通过对《习近平在正定》的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工作中时刻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是他工作取得进展的重要保障。比如当习近平初到正定县开始工作之际,他首先做的就是深入基层,了解民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而且往往不提前打招呼,骑着自行车就自己摸上门去。在他担任正定县委书记之时,就把所有公社、大队的生产情况一一摸清,亲自询问,有时甚至直接下到地里 ……此处隐藏3147个字……幸福鞠躬尽瘁。这是因为他始终怀有一颗为国为民天下为公的至淳之心!这是在一般人身上少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境遇的发展如何,而是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祖国的综合实力提升、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当然,习近平同志的一腔热血,不是空中楼阁,是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上的。他曾经的上山下乡经历,让他对最广大农村的最普通百姓的生活十分熟悉,他对国情的了解是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城市,全面深入的。从大队书记到国家主席,中间的每一步,习近平同志都是脚踏实地地经历过的。这就使得他的报国理想不仅扎实稳定,而且异常坚韧,超越书本走向实际。
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代表,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看似距离现实较远,经历与体验都较少。但我们不能隔绝于时代,要时刻密切关注国际形势,了解国内发展动态,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输送和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知识传授中,帮助新时期青年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与信仰感。利用各种机会,带领学生接触和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了解当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让学生突破狭小的眼界,获得更广阔人生的更真实体验。为祖国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通过对《习近平在正定》一书的学习,让我对习近平同志的政治理想、领导艺术、工作魄力和个人品质都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而这种认识是可以贯穿一生的宝贵经验,能够为个人在教育工作中提供有效的指导,并且对个人品格的塑造起着重大作用。此外,书中体现出的***对人才的重视,对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明确,以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锐意进取精神,都令我获益匪浅。这些优秀品质不仅在学习工作中予人启发深思,同时也对自我性格的塑造与养成起了指路明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