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区2020年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区现辖4镇4街道,34个行政村,22个社区,总人口14.4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3.97万人,乡村人口3.15万人。近年来,**区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全区现有农家书屋37个,已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目前,藏书158000余册,品种500余种。平均用房面积23平米,藏书2600余册,品种60余种。现有管理员38人,基本由村“两委”成员兼任。书屋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小时,每周不少于5天。
2020年,**区农家书屋建设在省市文化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书屋配备、管理、使用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部署,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在原有藏书的基础上,补充更新2652册。全年借阅浏览近5000余人次,占乡村总人口的15.8%,借阅浏览图书近10000余册,占总藏书量的6.3%。
二、主要做法
按照中央、省市农家书屋建设要求,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载体创新,推动农家书屋提档升级。积极引导学生、留守儿童、村民,定期到农家书屋读书学习,培养看书学习、接受新知的兴趣。按照甘肃省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耕读人家”、农民读书明星>评选表彰活动方案的通知》 ……此处隐藏488个字……加大经费投入,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农家书屋对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民文明程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建议加大农家书屋投入力度,充实农家书屋图书品种,调动广大农民朋友读书、看书热情,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村“两委”成员兼任,无任何薪酬,管理疲于应付,积极性不高。建议给予一定经费、政策支持,选聘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乐于图书管理的老教师、老干部、村民作为专职图书管理员,保证村民能够随时看书学习。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大书屋设施设备改善,进一步提高书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整合有效资源,提升农家书屋利用率。建议将农家书屋与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各类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规划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真正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形成同台合唱更大合力。加强与教育系统沟通协调,把书屋拓展为农村中小学生假期阅读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积极与周边书店联手,开办“农家书店”,提升图书品质及实用价值,增强书屋的吸引力,培养农民群众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农家书屋的功能与作用。
(三)改进服务模式,提升农家书屋覆盖面。随着电子信息化发展,传统书刊的知识载体功能已逐渐弱化,电子阅读逐步占据优势。建议加大数字农家书屋平台的建设和推广,运用“互联网+书屋”方法,建立以数字农家书屋平台为基础,以阅读实践活动为手段,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以互联网传播为路径,以手机等终端设备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模式,实现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和日常管理的技术化,提升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拓宽农家书屋传播渠道,丰富农家书屋内容,为群众提供更快捷、更方便、全方位、全时限的数字阅读服务。